1958年
8月,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開始籌建西安植物園。
9月,與西安市園林局大雁塔苗圃協商借用土地,以供當年栽種引種植物。
10月,派出人員赴秦嶺引種植物。
1959年
3月,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與西安市碑林區永寧服務社簽訂合同:即日起侯奉祥、侯桃山的花卉無償歸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所有。侯家有勞動力者為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工人,同時離開該社。
3月9日,西安市城建局(59)市城綜合字第0230號,初步核定用地約296.25市畝。
4月,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西安植物園正式成立。
4月,西安市城建局(59)市城綜字第0415號文,同意在核定用地范圍內先征用地約30市畝。
5月,兩次由上海芳香植物研究所引種薰衣草。
6月,西安市城建局(59)市城綜字第0620號復函,同意二次征用土地約94.5市畝。
7月17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決定田永康來園負責領導工作。
9~11月,聘請蘇聯引種馴化專家、蘇聯蘇湖米植物園引種馴化科主任A.V.瓦西里耶夫教授來園講學和指導工作。
11月,針對我園建設用地2000市畝的規劃,西安市城市規劃與建筑事務管理局發文認為,占地面積很大,需報中國科學院正式批準后將批準計劃連同批準文件抄送我局方能報請市人民委員會轉報省人民委員會審批。
12月,西安市城建局(59)市城綜字第1386號文,同意對核而未征的162市畝土地一次性征用。
12月19日,與安康縣農林水利局簽定五畝一分土地租賃合同。
12月,人員增至46人,試驗土地300市畝,新建土溫室200平方米,土坯宿舍500平方米,引種植物1700余種,共3萬余株。
12月,全年先后派出三批干部、工人赴廣州、南京、廬山等兄弟植物園學習。工人邊勞動、邊學習、上技術課等方法培養教育,提高植物基礎知識和栽培技術。
1960年
5~6月,我園與北京植物園協作,組成秦嶺考察隊,在渭水以南,漢水以北,太白山以西,天水以東,縱橫數百里,歷時3~4個月,共采集臘葉標本6000余份,種子100余種,初步摸清淀粉、油料和果樹等植物資源,并總結了群眾利用野生經濟植物的豐富經驗。
6月9日,我園開展三反(反官僚、反貪污、反浪費)運動,9月20日結束,為時71天。
7月1日,我園郭生楨出席全國花卉科學技術會議及中國園藝學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交流經驗。
7月25日,“植物園匯刊”編委會同意,郭生楨擔任“植物園匯刊”編輯委員。
9月3日,西安市教育局通知雁塔區文教科轉瓦胡同小學,同意將瓦小存放的部分假山奇石送給植物園。
11月,充分利用農民收麥后交回的征地,大搞林糧、林菜間作套種,收獲紅薯2.8萬斤,糧1.5千斤,蔬菜10萬多斤,實現自給自足外,支援省院兄弟單位蔬菜5萬多斤。
12月,全年繁殖生產苗木44萬多株。與國內外40多個植物園建立種苗交換關系,共引進1300余種(變種、品種,下同)。
12月,植物園溫室擴建至520m2;平房720 m2;維修窯洞6孔。
1961年
2月,動員職工搞農副業生產,實行三包一獎(種、管、收,超產獎勵)。
2月6日,植物園召開糧食代用品科研生產及加工展評會議。
2月19日,中科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第二批鍛煉干部來園勞動鍛煉。
5月11日,經西北分院批準,派西北水保所人事科姚德明科長來園幫助整風。
7月,制訂《西安植物園初步規劃(草案)》,對園方向任務、園址概況、科研組織及土地規劃進行概括論述。
8月,我園與東關苗圃(侯家花園)簽訂了整體接收協議,苗圃的所有苗木歸植物園所有,苗圃的三名工作人員安排為我園正式職工。
8月15日,第一批下放職工20人。
9月,借《秦嶺植物志》編審委員會和全國園藝學會在西安召開之機,邀請專家林鎔、裴鑑、耿以禮、劉慎諤、陳邦杰、俞德俊、鐘補求等教授來園指導。
12月,園內研究工作除薰衣草、楊樹正常進行外,陸續對白乳木(油用)、格氏六道木(葉做涼粉代主食)、火藤根粉(淀粉)、魔芋(淀粉)、葛根、救兵糧(火棘)等進行引種試驗及綜合利用研究。
1962年
5月,系統總結了薰衣草引種試驗,分述了植物學、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探討影響出油率的幾個因素,品種觀察和原油質量分析與鑒定。
5月24日,第二批下放職工13人。
6月21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邀請我園參加“物候學研究”,作為協作單位,酌量選擇若干種植物和動物,共同觀察并交換記錄資料。
7月,制定《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西安植物園初步規劃》。
9月13日,我園召開維護植物園苗木座談會,邀請長延堡派出所、小寨人民公社、瓦胡同生產大隊、廟坡頭生產大隊、瑞禾村生產大隊參加,會后形成座談會紀要。
10月15日,廟坡頭大隊組織群眾100~200人、牲口20~30頭,以自行車運送麥種,在園內苗木間隙及部分試驗地搶種小麥100畝左右。在園址東南面筑起土墻和鐵絲網1140米。
12月,俞德浚、劉慎諤來園參觀。
12月18日,我園向中共雁塔區委、區人委上報關于小寨人民公社廟坡頭大隊搶種我園土地問題的處理意見。
12月,經省、市有關方面批準,將“宋家花園”(瓦胡同小學內)存放的假山石頭運來園內,約2500噸。
12月,動員職工搞副業生產,在林木間隙種糧、種菜,改善職工生活,共收糧食1.2萬斤,蔬菜5萬斤;春季育紅薯近14萬株,送附近生產隊4萬株。
1963年
元月21日,我園與輕工部西北供銷辦事處、黃龍縣工交局、陜西省輕工業研究所等單位簽訂薰衣草擴大試種面積協議。
2月28日,植物園與廟坡頭第4生產隊簽訂兌換土地協議。我園水庫占廟4隊的土地換歸植物園所有,從植物園的用地中,劃撥1840平方米歸廟4隊。
3月22日,我園與西安市雁塔建筑合作社簽定協議書修建水泵房,工程建筑面積3.508m2,5月7日竣工驗收,總造價668.70元。
4月12日,在園內召開植物園總體規劃會議,約請西北農學院、果樹研究所、陜西師大、西北設計院、市園林處等單位專家、教授和西安城建局負責同志專門進行研究,肯定了720畝規劃設計方案。
7月11日,提交《西安植物園三定簡要說明(初稿)》。對今后工作進行了規劃。前五年計劃以建園為主,結合進行部分研究工作,后十年遠景設想則以研究為主,結合建園工作。
10月13日,我園第一眼深井開鉆,12月17日竣工驗收。深度285.40米,工程總決算34666.37元。
10月,西安城市規劃委員會30余人來園又對我園規劃進行了討論。之后由市測量隊測繪1/500地圖,供進一步具體設計。
10月,完成我園研究方向與近期任務(1963~1969年)草稿。
12月,全年30多人次深入秦巴山區采集野生植物200余種次,約5000余株。收集種子395種,約50斤,采集植物標本861號,2321份。全年交換出入的種苗800余種,繁殖苗木73226株,扦插楊樹4萬株。
12月,收到日本經濟訪華團送給郭沫若院長轉中國科學院處種植的大賀蓮籽(2000年以前的古蓮籽、在我園東北泥炭層中發現,經日本大賀培育的后代),使開花結實以象征中日友誼之花。
12月,與寧夏中衛固沙林場合作,進行了11種楊樹和8種柳樹的區域性試驗,成活率90%,生長良好。從湖北崇陽引種毛竹20株,成活7株。油松播種育苗22000株,華山松出苗1600株。同時對齊墩果、阿月渾子進行觀察和管理。
12月,今年,一位同志到西雙版納參加了院部召開的全國植物園工作會議。
1964年
3月30日,在黃龍石堡公社會議室召開了由植物園、省輕研所、黃龍石堡公社、黃龍農業技術推廣站參加的試點協作單位座談會。
5月3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發文通知:西安植物園歸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領導,由所植物研究室負責業務指導。
5月11日,朱榮明任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西安植物園副主任(兼職),田永康任園副主任。
11月10日,建成面積150立方米蓄水池,共計造價15000元。
1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在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開展城市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試點,至1965年,園內部分同志分階段參加。
12月,全年生產糧食6540.6斤,其中小麥5981.7斤,玉米558.9斤,育紅苕苗73090株。
1965年
4月,年初繼續上年工作,完成圍墻244堵(干打壘)。
5月,薰衣草區域栽培和品種選育的研究,列入國家十年規劃。陜西省1965年工業科技重點項目。
6月,中國科學院院部發文,批復西北分院“關于保留西安植物園的報告”。
6月,西北分院黃華清副院長來園檢查工作,明確指出植物園堅持辦下去,“結合生產,形成特色”是辦園的主要方針。四清運動后期,專門研究了業務建設,最后確定,并經過西北分院同意,園的方向任務是:以秦嶺及國內外富有經濟價值的植物為主,進行引種馴化的研究,同時為綠化、科研及科普服務。
7月,根據園內工作需要,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所復函同意將張立民等五人由原來下放工人改為見習員。
7月,院部提出“半農半研”制度,園內干部實行每周一天集體勞動制度,后又改為上半天辦公、下半天勞動。
以下內容為7月的總結材料:
△現有土地300畝,平房700平方米,土溫室300余平米,圖書3300冊,其中外文800余冊,中文2400余冊。
△職工44人,業務干部10人,行政干部4人。
△與國內外120多個單位建立種苗交換關系,野外采集調查100多人次,引種種苗9000多號,植物臘葉標本1700多號,5000多份,種子700余種,800多號,有120多科、370多屬、1700多種。
△薰衣草園內栽種5畝,有14個品種,與輕工部西北供銷辦事處、省輕工業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黃龍建立試驗點,試種成功,面積3畝。在烏魯木齊、伊寧、阿克蘇等地試種,生長良好。
△引種楊樹82種、柳樹30種,建標本園7畝。繁殖15000多株,供給安康、榆林、寧夏中衛、西寧、湖北孝感、陜西永壽等地進行區域性試驗。
△引種秦巴山區喬灌木植物500余種,隸屬80余科,其中落葉植物350種,常綠樹30種,薔薇、月季100余種,約200種開花結實。10多種松樹育苗取得成功。引種竹類15種。
△油料植物引種有油橄欖、扁桃、阿月渾子、文冠果,芳香植物有薄荷、留蘭香、香葉、香紫蘇、香水玫瑰等80余種。
△引種果樹有50多種,380余品種,大都開花結實。蘋果70余種(15畝),葡萄70余種(2畝),桃14種(6畝)。野生彌猴桃8個品種100多株,扁桃300余株嫁接苗。
△業務組織按方向任務調整為綠化建園、資源植物和植物區系三組;撤銷原工人隊,工人分別由業務組領導,使用與培養教育統一。五個中技畢業生由工人轉為業務干部,行政上抽一中技生專搞業務工作,專設了業務秘書(兼部分科研工作),增強業務力量,加強了業務工作的組織管理,共制訂業務、行政管理的工作制度13份。
△完成平房18間和溫室8間共728平米的翻修任務。
△氣象觀測和承擔全國物候期觀察42種植物,按時觀測,并整理計算資料按時報出。
△鑒定植物標本549種,采集植物標本289種518份。
△繁殖綠化苗木6萬余株,收款約7千元。交換種苗百余號,整理打印出種子交換目錄。
△生產糧食6883斤,其中小麥5135斤,黃豆1451斤,油菜籽207斤,支援榆林災區糧1622斤,余糧上交國家1700斤,三、四季度給職工補貼720斤。
1966年
1月13日,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發文決定:西安植物園由1966年元月1日正式劃歸西北分院直接領導。減少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所人員編制45名,同時增加西安植物園人員編制45名。
3月,西北分院政治部發文:任命李樹林為園政治指導員。
年內,應中國科學院外事組要求,采集鐵堅杉果球10枚,送捷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1967年
年度科研計劃項目為:薰衣草引種選育、繁殖與區域栽培技術的研究;木本食用油植物扁桃、齊墩果、阿月渾子、文冠果等植物的引種栽培研究;楊樹的引種栽培;綠化常綠樹的引種栽培;秦嶺植物的引種栽培;熱帶亞熱帶植物的引種;氣象及物候觀測;果樹及綠化苗的生產;資源植物的利用和引種馴化的研究;植物園的總體規劃設計與建立。
1968年
8月,西安植物園革命委員會成立。李樹林任政治指導員、革委會第一副主任,楊玉文、宋義明任革委會副主任。
1969年
1月24日,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批準我園黨支部成立。梁得柱任書記,李樹林、丁發成為委員。
1970年
6月27日,廟坡頭入園搶種土地45畝。
△西安植物園由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下放到陜西省,歸屬陜西省科技局(即陜西省科委)領導。下放后,單位名稱仍沿用“中國科學院西安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仍保持供物關系。
△園內設機構由原來的行政組、業務組改為行政方面設辦公室、政工組、業務組、物資組;業務方面設中草藥組、油用植物組、芳香植物組、植物化學組和綜合組(建園規劃組)。
1971年
2月23日,西安市人防指揮部分配我園挖防空洞主干道工程任務開工。
5月14日,經省革委會科技局同意,在植物園苗圃劃地建立香料和聚碳酸酯中間實驗工廠。
5月27日,由西安市城建局、郊區綜合辦、郊區東方紅公社和植物園負責人參加,召開會議,共同協商植物園退耕土地40.5畝及改變廟坡頭村四隊生產道路等問題會議。
6月2日,與東方紅公社瓦胡同大隊革委會簽訂協議,開始打圍墻。
5~9月,我園與省藥材公司深入生產第一線,對本省主要中藥材生產技術進行調查總結,編寫《陜西省中草藥生產技術》。
7月4日,李樹林兼任西安植物革命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玉文兼任西安植物園革命委員會實驗研究室主任。
7月4日陜西省革命委員會計劃委員會決定,楊智才任我園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1月15日,根據省科技局、商業局紀要,園窯洞靠北側劃撥8.25畝土地,交省藥材公司使用。
12月,全年供給新疆建設兵團101團、蘭建六師42團、長安縣樊村公社等單位薰衣草種苗4萬多株,提取精油2.6斤。
12月,在延安、華縣、禮泉等7個地縣選點進行扁桃區域性試驗。
1972年
8月,制定了“四?五”科研規劃方案,計劃在“四?五”期間立項的科研項目有:我省中(草)藥資源及分布情況調查;穿心蓮(金香草)引種栽培;南藥北移;野生藥材變家種;丹皮栽培;薰衣草快速育苗大田栽培技術-防治病蟲害及選育新品種的研究;香料植物的引種馴化;扁桃引種栽培;水冬瓜幼苗期雌雄株的識別。
△1972年,全部職工64人,增加人數22人,其中新招16人(包括分配襄渝鐵路支鐵學生69級10名)。
1973年
3月31日,分配襄渝鐵路支鐵學生70級7名來園工作。
9月27日,編制西安植物園人員指標計劃。機構設置:革委會下分行政、業務兩個方面。行政方面:政工組、業務組、后勤組、辦公室。業務方面:中草藥植物研究室、芳香油料植物研究室、木本油料植物研究室、綠化樹種及種子室。
△本年度科研工作重點有穿心蓮、重樓、扁桃等野生藥材變家種研究。薰衣草快速育苗、大田栽培技術與培育新品種以及病蟲防治。
△本年度引種302種。
△參加在新疆召開的全國香料會議,我園選育的4個薰衣草優良品種在會上確定推廣。
△1973年,職工總數78人,其中工人44人。
1974年
元月17日,經省科技局研究同意,由梁得柱、楊智才、李樹林、宋義明、楊玉文組成園黨支部。梁得柱任園支部書記,楊智才、宋義明任園支部副書記。
6月,修建400平方米試驗溫室,投資5.5萬元。
9月24日,上報西安植物園十年科研規劃(1976~1985)。
△薰衣草培育和防治病蟲害的研究:完成栽培技術,對己選出的4個新品種進行鑒定推廣并選出2~3個新類型,找出枯萎性病因。
△扁桃栽培技術與新品種選育的研究:完成了布置栽培技術試驗,引種扁桃2~3個品種,在各試點栽植試驗材料。
△穿心蓮引種栽培:在西安地區進行栽培技術的示范推廣。繼續進行早開花、早結實技術措施研究,并對開花結實早的類型進行選種,以獲得適應西安地區栽培品種。
△抗污染植物開始立項研究。
△編寫“西安植物園種子交換目錄”。
△重樓研究:完成繁殖及栽培技術試驗,擴大生產面積,摸清陜西重樓的種類及分布情況,建立黃龍、漢中試驗點,并對重樓的成分分析,與云南重樓對比試驗。
△全年修建庫房9間,辦公室(磚砌房)18間,修圍墻287×3米,鋪道路2000多米。全年收小麥、玉米、油菜、黃豆、紅薯等16048斤。
1975年
元月18日,陜西省革命委員會、科技局、黨的核心小組通知,調朱榮明到西安植物園工作。
6月3日到7月7日,園主任梁得柱帶領5個專業組組長,先后在四川省林研所、云南省昆明植物所、西雙版納熱帶植物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植物所等大小13個植物研究所和生產單位參觀學習。
△完成藥用植物丹參栽培繁殖技術試驗和九節菖蒲生態調查。
△完成紫花水飛薊的有效成份提取、鑒定和藥理實驗(抗中毒)的部分任務。新藥試制生產出“水飛薊素糖衣片”。
△抗污染植物選育:初步完成植物抗污染性狀的調查和對現有綠化樹種的抗性測定及篩選。人工小室熏氣比較試驗。
△菜薊的引種栽培與藥用研究:完成栽培技術,臨床應用和新藥初制。發表《菜薊生物特性的觀察開花不實原因的探討》。
△成立藥用、香料、油用、抗污染植物專業區,結合工農業生產和社會需要從事研究工作,結合研究工作引種相關植物種類,形成四個專業植物區。
△西安小寨公社引污工程施工,強行從我園中心通過,挖開一道管溝,施工30多天,損壞試驗苗木11種,200余株。
1976年
4月9日,植物園要求嚴肅處理廟坡頭大隊個別人破壞我園修建圍墻工程事件。
4月29日,我園計劃建辦公實驗樓4000㎡,計劃投資48萬元。
5月13日,西安植物去函商洛地區科技局,我園秦巴山區林特產改良提高綜合研究,要求在商洛地區建立科研基點,實行開門辦科研。在洛南縣李家河公社選定了科研基點。
9月,植物園的組織機構調整為,革委會、辦公室、政工組、業務組、物資組;中草藥組、芳香油組、木本油組、抗污染組、建園規劃組,植物化學組。
10月,《西安植物園栽培植物名錄》編印,本目錄共收載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計146科,620屬,1100種(包括亞種、變種和變型)。還有部分植物因資料和標本不全,目前難以鑒定的,暫未列入,待以后增補。
1977年
9月12日,制訂西安植物園三年、八年和二十三年的發展規劃。
11月16日,師道川任園黨支部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
11月,省科技局科學大會授獎名單:先進集體:西安植物園藥用植物研究組(代表:郭生楨)。先進個人:西安植物園郭生楨、丁發成。
1978年
元月20日,制訂苗木維護管理制度、食堂制度、圖書館管理辦法、基建辦公室制度、各科室職責范圍、門衛制度、文書處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和車管制度。
春季,王震副總理在西安丈八溝陜西省招待所召集國防廠123、430廠主管后勤的負責同志、西安植物園從事油用植物研究的同志和西安市園林管理處的有關同志,座談工廠綠化問題,省委第二書記王任重在坐。
3月,我園科技人員秦官屬參加全國科學大會。
5月1日,陜西省委書記于明濤來園參觀。
5~10月,張儉等三位同志陪同省設計院同志去北京植物園、北海公園、北京農科院參觀學習,為園總體規劃和溫室設計提供資料。
6月16日,原陜西省生物考察隊植物分隊在編22人全部合并植物園。
6月19日,陜西省委于明濤書記和李爾重書記來我園參觀。
7月11日,陜西省科技局任命梁得柱為園黨支部書記,主任;師道川、朱榮明、楊智才任園黨支部副書記、副主任;楊玉文任園副主任。
8月13日~17日,在洛南縣召開“陜西省桔梗野生變家種科研成果鑒定會”。
9月29日,我園由陜西省科委劃歸陜西省科學院管理。
11月6日,我園與新疆四師六十五團簽定協議,雙方分工協作,通過品種比較區域性試驗,在新疆建立薰衣草生產基地,提出適宜發展地區及優良品種。
11月12日,陜西省委章澤書記來園檢查指導,聽取園負責同志的匯報并參觀植物園各區。
12月10日,植物園行文要求省地震局拆遷在我園基建工地埋設的地電電極。
△年初,經上級批準,新建宿舍樓一棟、實驗樓一棟、溫室一棟。
△漆樹課題參加湖南省漆樹品種調查,發現稀有品種“辣葉小木”又稱“竹葉小木”。
△“漆樹品種調查、育苗及增加流漆量的研究”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陜西省科學大會獎。
△臨床實驗證明水飛薊素治療肝炎有效率80%,顯效率50%。初步摸清水飛薊病害發生規律。
△北方七省扁桃科研協作會議在西安召開,確定進行多點試種和推廣。
△經試種,西洋參在長安縣久在灘有六株開花結實。
△從丹參的乙醚萃取物中發現三個新的結晶物質,經鑒定為一對新的同分異構體,次甲丹參醌、1,2-二氫丹參醌。
△收集國內外100多個扁桃品種,在延安、禮泉、漢中、華縣進行區域試驗。
△西北農學院水利系測量教研組協助測繪了全園1/1000~1/500現狀地形圖。
△完成全園總體規劃設計。初步方案請北京林學院綠化系兩位教師協助完成。
△編輯“西安植物園種子交換目錄”,共計245種。
△赴秦巴山區引種120種,其中云杉小苗700株。引種熱帶亞熱帶植物247種。
△恢復技術職稱晉升。給五位同志定為助理研究員,三位同志定為技術員。
△云南植物所吳征鎰所長來園參觀,對本園的方向任務做出肯定與贊許。
1979年
4月:清理“文革”期間園革命委員會和駐園工作隊對一些職工的錯誤結論,清理了有關檔案材料,并向全體職工宣布,消除影響。
5月21日,致函市城市規劃辦:按1959年建園初期規劃面積為720畝(城建部門有備案),尚有420畝未辦理征購手續,為了今后發展,在此土地范圍內不要再安排其它單位。
6月11日,西安植物園第二棟住宅樓2078㎡,由省建八公司施工。
7月,晉升第二批專業技術職稱,包括22個助研、7個技術員。
8月,我園科技人員參加陜西省植物學會年會,提交論文7篇。
10月17日,接陜西省科委通知:“自1979年10月1日起,中國科學院西安植物園更名為陜西省西安植物園”。
10月,赴寧西林業局、南鄭、留壩等地采集野生苗木500余種,5000余株,植物標本900多份,制作臘葉標本500余份。
10月25日,魏志平任我園副主任。
11月,《光明日報》轉載黃宗英在《人民文學》第10期上發表的《大雁情》一文。
12月,編制《西安植物園總體規劃圖及說明書》,確定植物園方向任務概括為“三個為主,一個結合”,即以研究為主,以引種馴化為主,以經濟植物為主,結合園林研究搞好園的建設,發展植物學理論,普及植物學知識。
△機構調整:業務方面設經濟植物研究室、園林植物研究室、種質資源研究室和植物化學研究室。
△先后解決了部分職工的兩地分居問題。
△桔梗、丹參野生家種研究,總結一套有性、無性繁殖栽培技術,特別用超聲波處理種子,發芽早、發芽整齊、提高出苗率48%以上,在洛南縣推廣種植丹參6000畝,桔梗3000畝。
△各展覽區鋪設道路2570平方米,完成全園噴灌系統設計。
△科研方面,完成編著5本,發表論文10余篇,翻譯資料16篇。參加植物學會年會,交流論文15篇。
△陜西省洛南縣中藥材栽培研究所通知:我園科技人員秦官屬擔任該縣中藥材研究所副所長。
1980年
4月,成立建園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郭生楨,副組長張儉、楊玉文。《西安植物園園林建設、配置及引種栽培的綜合研究》項目正式啟動。
△編制《西安植物園方向任務與總體規劃》(1980-2000)。
△接受日本友人贈送的櫸樹。
△由我園科技人員秦官屬主持的丹參野生變家種研究獲陜西省科技成果三等獎;桔梗野生變家種研究獲陜西省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1年
1月8日,張儉參加榆林地區沙區飛播鑒定會。
1月17日,我園蘇貴興編寫《扁桃》一書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月30日,7個展區栽植、播種苗木415種,成活率80%以上。
2月13日,成立園臨時學術委員會,郭生楨、秦官屬為臨時學術委員會委員。
12月8日,經中國植物學會常務理事會批準,中國植物引種馴化協會于1981年11月2日~8日舉行成立大會,經到會委員代表無記名投票選舉,郭生楨為該協會理事。
12月28日,任命:郭生楨為第一室(經濟植物研究室)主任;張江安為第一室副主任;張儉為第二室(園林植物研究室)主任;李興杰、秦官屬為第二室副主任;孫永華為第三室(種質資源室)主任;陳玉民為第四室(植物化學研究室)主任;馮寶樹為第四室副主任;陳汝賢為黨辦主任;張玉書為行政辦公室主任;王鈺為計劃業務科科長。
△“西安植物園園林建設,配置及引種栽培的綜合研究”項目,引種499種,繁殖苗木36350株,建立引種檔案1179號。園林工程完成藥用、油用、芳香、分類區的藤架、彩亭等工程。藥用區分10個小區,引種植物350種,已栽植320種,定植喬灌木1000余株,草皮198㎡,并綠化區間道路。油料區定植喬灌木75種702株,引種10種草本油料植物,栽草皮4335㎡,種綠籬110m。芳香區引種156種。園林區完成主干道綠化、實驗大樓廣場綠化,栽植喬灌木593株,栽草皮800㎡,布置綠籬840m?;ɑ軈^栽植花卉410種,引種104種。水生區引種水生植物40種,綠化植物20種。分類區定植喬灌木2185株,栽綠籬1026m,栽草皮6885㎡,雙子葉區已初具規模。溫室植物已達620種。
△漆樹的綜合研究,商南2萬畝火焰子豐產漆樹造林研究通過技術鑒定,獲省供銷社1981年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陜西、山西、河南省調查,“全國農家漆樹品種第一次鑒定會”在長沙召開。
△甜葉菊引種基本成功,并在陜南、關中試種。
△全年公開發表論文18篇,科普文章12篇。
1982年
3月,編制呈報“西安植物園園林建設配置及引種栽培的綜合研究”(第二期任務),報陜西省科學技術委員會。
3月,中共陜西省科教部批復同意西安植物園建立基層黨委。
4月,呈報“西安植物園園林建設配置及植物引種馴化研究” (第一期任務)情況報告。該項目已按期完成。
9月1日,完成30㎡深水泵房,500噸水池,二級泵房與水塔三個單項工程。
11月2日,完成610㎡的溫室工程。全部工程造價169000元。
12月,全年引種植物534種,繁殖苗木21500株,種草皮6000㎡,栽綠籬1600余米,對外交換種子643種次。
△《中國植物園·西安植物園》出版。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副所長盛誠桂教授、云南植物所周俊先生來園講學和指導工作。
△與二軍大協作,進行水飛薊素降血脂實驗及療效觀察,該項目獲得1982年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科技三等獎。
△發表論文9篇,參加專業會議62人次。編印了《1981年學術交流資料選編》。
1983年
元月8日,西安植物園勞動服務公司成立。
5月30日,完成西大門及兩側代征土地4.8畝,每畝1萬元,合計48000元。
7月,《西安植物園栽培植物名錄補編》編印,本編共收載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計148科,480屬,1120種(包括亞種、變種、變型和部分園藝品種)。本編是將1976年以來引種栽培的植物及部分早年未鑒定的植物進行重新整理編寫而成的。
10月15日,“西安植物園園林建設、配置及引種栽培綜合研究”進行了鑒定驗收。
8月13日,“太陽能溫室設計與利用”項目正式批準施工。
△選擇漢中留壩為我省西洋參生產基地,并完成長安、隴縣、漢中等地產的西洋參根與美國產的西洋參根進行化學層析,證明二者化學成分一致,為我省產西洋參藥用提供初步依據。
△不同倍數甜葉菊甙提取制備工藝技術改進,甜葉菊的葉中含甙量為12.4%,提出了50倍、100倍甜葉菊甙的質量標準。
△全年接待參觀人數7000余人次;處理來函1468次;交換種子1200種次,采集臘葉標本600余份。
△編寫論文報告95篇,在省以上刊物發表16篇。發表科普文章8篇。
1984年
3月2日,中共陜西省委科教部通知,崔紹良任西安植物園主任。
3月16日,陜西省科學院通知,張曉祿任西安植物園黨委副書記。
3月18日,陜西省科學院通知:師道川任西安植物園顧問。
3月,陜西省科學院組織“商洛地區生物資源調查與綜合利用的研究”項目,我園參加13個課題,其中12個項目已同當地有關部門簽訂協議書。
4月,由植物園牽頭并提供土地,組織翠華南路兄弟單位出資,建成27路公共汽車調度站。
4月,陜西省科學技術大會在西安召開,我園秦官屬被授予“陜西省先進科學技術工作者”稱號。
4月,由陜西省科學院主持,召開《西洋參栽培技術》《薰衣草化學成分與香氣之間關系的研究》《甜葉菊引種栽培技術研究》和《不同倍數甜葉菊甙提取制備工藝技術改進》等四項課題的鑒定會。
6月8日,陜西省科學院通知,王鈺、孫友信任西安植物園副主任。
6月10日,我園制訂《收入留成獎勵試行辦法》。
7月,任命郭生楨為經濟植物研究室主任;張儉為園林植物研究室主任;張殿瑾為種質資源研究室主任;馮寶樹為植物化學研究室主任;王興民為科普建園科科長;董長根為人事保衛科科長;武宗道為臨時黨委辦公室主任;王鈺為業務科科長(兼);孫友信為辦公室主任(兼);元進全為勞動服務公司經理。
8月30日,陜西省科學院成立學術委員會,聘請崔紹良為學術委員會成員。
9月8日,陜西省科學院通知:任命李建民為西安植物園臨時黨委副書記。
9月20日,經上級批準,西安植物園正式對外開放,門票2角。當年參觀人數82500人次,收入7858元。
11月20日,郭生楨任陜西省西安市藥材公司藥材種植咨詢中心顧問。
12月5日,《西安植物園通訊》向陜西省自然科技期刊編輯協會申請團體會員。
12月18日,西安植物園園林花卉有限公司成立。
12月,經院黨組批準,召開黨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植物園首屆黨委會。
12月,王興民在西安市青少年“愛科學月”活動中,被西安市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先進工作者。
△布置西安植物園科技成果陳列室,附有圖片、實物、文字說明。
△新建的610㎡的展覽溫室正式對外開放,接待游客參觀。
△配合“西安市青少年愛科學活動月”活動,接待36個單位,6982人次, 并獲得“青少年愛科學活動月”領導小組獎勵。
△水生植物引種37個花蓮品種,收集水生植物14種。王蓮在西安露地栽培成功。
△西洋參完成適宜區區劃、“陜西產西洋參化學成分分析”,并收集美國原產地、陜西各地氣候資料。組織培養已培養出組培苗。開辦傳授西洋參栽培技術的學習班,約300人次參加。
△采集園內病蟲害標本1200余份,危害植物70多科,300多種,確定真菌病害263種,可疑性植物病害74種,線蟲病害4種,細菌性病害10余種,蟲害有20余種,歷年來收集鑒定昆蟲標本200科。
△大葉三七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鑒定,得到17種化合物,4種是我園發現的皂甙。大葉三七根粉皂甙提取,提出50余種混合物。
△我園科技人員參加《渭南地區地理志》編寫,1984年獲得陜西高??茖W研究三等獎。
△全園引種植物759種,繁殖苗木47150株,栽種草皮5.2畝。對外交換種子520種次。
△植物園現有職工178人,其中工人69名,干部109名(科技人員72人,管理25人,行政人員12人)。
1985年
元月,董長根被陜西省委科教部評定為1984年端正黨風先進個人。
元月5日,陜西省科學院批復:同意張曉祿、李建民、崔紹良、郭生楨、武宗道組成中共西安植物園委員會,由張曉祿任黨委書記,李建民任黨委副書記。同意由李建民、元進全、董長根組成中共西安植物園紀律檢查委員會。由李建民兼任紀檢書記。
元月23日,西安植物園園林花卉開發公司開業,崔紹良任理事長,袁力兼任經理。
3月3日,我園參加中國科學院西北水保所牽頭組織開展的長武縣王東溝流域綜合考察,選定該流域為“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試驗示范區。
3月20日,我園浴池、鍋爐房基建工程簽訂施工合同,工程造價16536.29元。
3月21日,漆樹科研組被陜西省科學院評為先進集體。
4月,毛青藤生產工藝研究成果鑒定會后,課題組幫助山陽縣建起了年產值200萬元的制藥廠,現已正式投產。
4月,王興民獲西安市科學技術協會頒發的為振興經濟服務個人三等獎。
6月,報陜西省科學院同意,西安植物園實行園主任負責制。
9月16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與西安植物園簽訂關于在我園生活區內建設住宅樓的協議。
10月21日~11月21日,我園領導及中層負責人共五位同志赴武漢植物園、華南植物園、廈門植物園、杭州植物園、上海植物園以及南京中山植物園參觀學習。
△“西洋參課題”受到國家科委重視,該項目列入“國家星火計劃”。年內在秦巴山區25個縣推廣。現有參農1000多戶,種植面積350多畝,1~4年參苗6000萬株,總產值6000多萬元,已出現種參萬元戶。
△與商業部生漆所及省土產公司共同進行的漆樹品種選優,對已選出的大紅袍、紅皮高八尺、黃茸高八尺、金州紅、秦佛漆等品種正式通過鑒定。首次發現大紅袍漆樹為自然三倍體,揭示了大紅袍漆樹高產優質的內在原因,豐產林首次割漆,單刀收漆446.5斤,達到了高水平。
△水飛薊良種選育與推廣課題,在陜、甘、晉等省推廣面積2100多畝,收種子31萬多斤,幫助農民推銷種子120萬斤,為社會增加收入126萬元。
△與美國BALL公司初步建立合作關系,我園將在1986年派一位科研人員赴美國進修與調研。
△組建“生物技術研究室”。
△接待美國、日本、波蘭、西德等四個國家專家、學者12批、58人。
△與廟坡頭村協商,承租50畝土地,用于園林花卉生產經營。
△毛玲獲陜西省科學院技術工人等級培訓優秀教師獎。
△在國際、國內發表學術論文13篇。撰寫科普文章25篇。
△引種植物133種,繁殖苗木83000株,草皮1500㎡。從國外引進各種植物種子46份。
1986年
3月5日,郭生楨任科技電影《秦地無閑草》顧問。
4月,省長李慶偉來我園調研。
8月2日,陜西省科學院任命洪馬林為西安植物園副主任(主管花卉開發部工作)。
8月,郭生楨獲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陜西省科學院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9月27日,洛南縣中藥材栽培研究所任命袁守義兼任該所副所長。
1987年
3月3日,郭生楨任陜西省隴縣中藥研究會技術顧問。
4月1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授予我園陳玉民“優秀政工干部”稱號。
4月4日,我園以下人員獲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研究員:崔紹良、潘景麗。副研究員:郭生楨、馮寶樹、汪夕彬、葉樹茂、周丕振、王秦生、王農、姬鐘亮、張繼祖、何俊彥、張殿瑾、丘德明。
4月15日,我園以下24名人員獲得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助理研究員:白榮華、許江閩、袁守義、段明華、王孝安、雷曉明、楊秀梅、竇惠軍、李惠芝、尚宗燕、王根朝。工程師:胡潔荃、李菊玲、張騁、董長根、羅宗昌、羅緯、楊廷棟、張立民、李淑蓉、韓濤。圖書館員:黃紹英。
4月6日,《西安植物園園林建設配置及引種栽培綜合研究》郭生楨、張儉、楊玉文等,《薰衣草精油的化學成分及含量與香氣間關系的研究》獲陜西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7月9日,應美國TWYFORD植物實驗公司總裁朱耀源博士的邀請,葉樹茂赴美國進修。
8月21日,省財政一次性追加經費50萬元,用于收回退耕地。
9月23日,陜西省科學院批準,同意成立“西安植物園科技服務部”。
9月28日,西安植物園職改領導小組成立,組長洪馬林,副組長張曉祿。組員:周丕振、張騁、董長根。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主任周丕振,副主任崔紹良。委員:洪馬林、潘景麗、馮寶樹、張滿祥、郭生楨、張儉、張殿瑾。秘書董長根。
12月,王興民被省科學技術協會評為1987年先進個人。
△園林建設(展覽區管理)工作實行承包制。各展區推行了以科研人員為承包組長的責任承包制,專業組與各展區相結合,三權下放,人員自由組合。
△全年正式發表和大會交流論文24篇,其中在國際會議交流和國際刊物發表2篇,圖書翻譯出版了《沙棘》一書。
△完成了橫斷山脈的苔蘚植物一書的編寫任務。
△科普工作接待游客40多萬人次。發表科普文章44篇,為“我愛中華、綠化城市”征文供稿7篇,為《中國博物館詞典》及《西安地圖冊》等提供了我園有關資料和圖紙,承擔了市85中、26中學生輔導植物學知識任務。
△花卉開發公司先后完成了政府統建大樓等16個單位的設計、供苗任務,本年度營業額23.6萬元,上稅0.49萬元,盈余5.1萬元,苗圃內還有價值8萬元的苗木儲備。
1988年
2月9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協調,將“文革”期間省地震局占用西安植物園的3.716畝土地調撥給省地震局。
3月12日,王興民撰寫的《綠色植物給了她第二次生命》被中央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林業部等單位評為“愛我中華,綠化城市”征文三等獎。
4月,“郁金香引種栽培技術”通過技術鑒定。
5月9日,省、市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門批復,同意植物園收回退耕土地。
5月26日,洛南縣委、縣政府授予郭生楨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6月7日,王興民被中科院西安分院、陜西省科學院評為1986~1987年度優秀通訊員。
7月,“西洋參皂苷提取工藝研究”通過技術鑒定,對西洋參的莖葉進行了精細加工,獲得西洋參皂甙精制品。
7月,“西洋參生產與質量研究”通過技術鑒定,該課題在秦巴山區留壩、商洛為主的20多個縣推廣。面積達800余畝,年產商品參近千公斤。
7月21日,爭取科技貸款15萬元,保證了進口郁金香種球、建立商品生產基地工作的順利進行。
7月27日,陜西省科學院任命郭生楨為西安植物園主任。
9月,“柴胡野生變家種栽培技術”通過技術鑒定,通過三年試驗研究,基本掌握了柴胡的繁殖與栽培技術,推廣種植面積170畝,產值達25.5萬元。
12月,陜西省科學院技術開發中心與陜西省西安植物園簽訂關于聯合建立植化中試工廠的協議。
△在《植物學報》、《西北植物學報》、《植物引種馴化》、《西北園藝》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7篇。在“國際植物園學術討論會”、“國際植物資源學術討論會”以及“第一屆植物染色體工程學術討論會”上交流論文12篇。
△“三倍體漆樹細胞學研究及全國主要漆樹品種染色體觀察”獲陜西省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草莓的栽培技術及生產研究”獲陜西省科學院三等獎。
△“毛青藤生產工藝研究”獲陜西省科學院三等獎。
△接待來自美、日、英、以、南朝鮮等7個國家的專家、學者約150余人次。
△年末在職職工數達194人。
1989年
4月3日,陜西省科學院批復,同意孫友信、李建民、龐長民、郭生楨、董長根組成中共西安植物園第二屆委員會,孫友信任園黨委副書記。
4月3日,陜西省科學院批復,同意李建民、元進全、崔江宏組成中共西安植物園第二屆紀律檢查委員會,李建民任書記。
5月31日,與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機關簽訂關于在植物園生活區建設住宅樓的補充協議,同意遷址并由一棟變兩棟,實際建筑占地(64×57米)5.477畝。
6月6日,陜西省科學院發文決定,表彰科技下鄉先進個人,其中我園郭生楨、馮寶樹獲一等獎,袁守義、蘇貴興、毛玲、張殿瑾、王耀忠、姚玉卿獲二等獎。
7月,我園由日本友人規劃設計的日式園林“翠華園”動工修建。
9月1日,郭生楨任《西北植物學報》第三屆編委會編委。
11月,王興民、崔建平的《綠色樂章》在1989年園林之春散文有獎征稿活動中獲優秀獎。(園林雜志社等單位頒發)
12月,王興民撰寫的《綠色的科學園地》一稿獲陜西人民廣播電臺頒發的建國四十周年“飛利達”杯有獎征文一等獎。
12月26日,陜西省人事廳批準同意我園助理研究員袁守義作為1989年國家公費出國訪問學者。
△全年組織科技人員20多人,赴商洛科技興陜扶貧。
△科普工作,協助電視臺拍攝了《牡丹與芍藥》、《秋菊》、《郁金香》專題錄象片。
1990年
元月12日,陜西省科學院發文決定,任命吳銀柱為西安植物園黨委書記。
3月10日,郭生楨獲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陜西省科學院 1989年度先進工作者。(二等獎)
4月5日,任命葉樹茂為生物技術研究室主任;張江安為保衛科科長;龐長民為園林植物研究室副主任;崔鐵成為種質資源室副主任;王答祺為植物化學研究室副主任;王興民為業務科副科長;高順娟為業務科副科長。聘任王振虎為行政科副科長。
4月,省長白淸才來我園調研。
4月24日,政協西安市雁塔區四屆常委會第26次會議,我園袁力為區政協五屆委員。
4月,經衛生部批準,頒發了新藥證書,留壩縣西洋參商品基地建設5月通過國家驗收。洛南西洋參生產轉讓新疆軍區后勤部,獲得轉讓費3萬元。
5月10日,郭生楨任西安市第二屆科學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
5月11日,陜西省科學院批復,同意在我園花卉開發部苗圃外西側建60㎡平房一棟。
6月22日,任命蘇貴興為經濟植物研究室副主任;段明華為園林花卉研究室副主任。
8月10日,我園試驗藥品氰化鉀被盜,后經公安部門追回。通過此案件,吸取了教訓,制訂了嚴格的管理措施。
10月14日,陜西省科學院批復,同意我園建設職工食堂,建筑面積349㎡,投資12萬元。
11月11日,陜西省計委批復,同意西安植物園建設3號職工住宅樓,面積3000㎡,總投資嚴格控制在100萬元以內。
11月15日,“珍稀園林和瀕危植物保存利用研究”通過陜西省科學院成果鑒定。
11月20日,任命姬鐘亮為經濟植物研究室主任。
△園內機構調整:將科普組、器材科與業務科合并。器材科倉庫與行政倉庫合并,統一保管物資。
△水飛薊、生態課題組并入經濟植物研究室;植物保護課題組并入園林花卉植物研究室。各研究室配一名副主任,協助主任處理日常事務。各研究室成立黨支部,支部書記兼任副主任(或副科長),負責政治思想工作及行政工作。
△依靠自有資金,為職工住宅安裝了暖氣和閉路電視。
△我園代表省院牽頭商州市農業綜合技術開發,完成承包任務,總產值達6317萬元,鑒定4項成果。培訓技術骨干1600多人次,舉辦培訓班79期,參加人員27497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萬多份。
△柴胡、黃芩豐產栽培技術及其推廣:洛南共推廣605畝,產值24.52萬元,該項目獲得省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西洋參皂甙提取工藝的研究,獲得陜西省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園林花卉植物,引種歐洲水仙30多個品種。引種百合30個品種,對15種進行了染色體觀察。完成秦嶺地區10種百合科植物核型報導。
△水雜果綜合開發研究。推廣嫁接良種1400畝,獲效益11萬元。山楂1.23萬株,對400畝進行科學管理,兩項成果通過省院與商州地區科委主持成果鑒定。
△發表學術論文45篇。8篇論文被省植物學會評為優秀論文。舉辦花展5次。接待外賓635人次。
1991年
1月26日,陜西省科學院批復,同意武宗道任副處級調研員。
2月7日,陜西省科學院發文,任命阮士華為園黨辦主任。
3月23日,經物價部門批準,我園門票由兩角調整為四角。
4月13日,“秦嶺山區人參屬植物化學成分的研究及人參皂苷生產工藝的研究”獲得省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黃芪野生家種的研究”獲得省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商州市農業綜合技術承包集團”獲得省農村綜合科技承包超產集團三等獎。(我園為主持單位)
5月9日,陜西省科學院授予蘇貴興、毛玲、張騁1990年度科技興陜先進個人。
6月11日,陜西省科學院批準,同意我園實行黨委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行政領導班子任期四年。
6月11日,洪馬林任西安植物園主任;周丕振任西安植物園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孫友信任西安植物園副主任(正處級)。張玉書任西安植物園工會主席(副處級)。
7月19日,任命董長根為行政辦公室主任,張騁為業務科科長,高順娟為財務科副科長,李樹林為基建辦公室主任,邱德明為圖書資料室主任,王興民為建園研究室主任,王鴻儒為建園室副主任,崔秀芳為建園室副主任,李菊玲為人事科副科長。
7月20日,甜菊甙生產新工藝評為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8月12日,任命龐長民為業務科科長,楊秀梅為業務科副科長,王鈺為第二研究室主任。
8月29日,園第二屆工會委員會產生:李建民、王農、王邱、杜量、馬群慧、賈亞民為第二屆工會委員會委員,李建民為工會主席(兼),崔秀芳為工會副主席。
8月29日,任命羅宗昌為第一研究室副主任。
10月,王興民在普及科學知識、繁榮科普創作工作中成績顯著,獲省科普作家協會表彰。
12月,參加“西安市科技市場工作會議”,獲先進集體二等獎。
△植化室山楂加工技術轉讓費18.8萬元,辣椒紅色素加工轉讓費4.46萬元,共計23萬元,及時歸還了省科學院為建設中試廠投入的貸款?;ɑ荛_發部收入7.2萬元。門票收入12萬元?;炯盎ㄕ故杖?.8萬元。
△蘇貴興為負責人的科技興陜課題組,完成了商州市農業綜合技術承包任務。
△姬鐘亮為負責人的河北灤平扶貧項目,被評為先進集體。
△園林開發公司承擔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綠化和部分西臨高速公路綠化工程,均受到有關部門的表彰。
△收回40畝退耕地。
△全年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篇。
△爭取到3號住宅樓和職工食堂基建工程立項任務,并動工修建。
△4月20日,接待法國花卉代表團一行13人;7月13日,接待比利時代表團一行9人。10月27日,接待美國俄亥俄州Holden林木園主任一行3人。10月31日,接待日本園藝家白井真人一行3人。
1992年
1月3日,陜西省科學院批復,同意元進全任西安植物園監察員(副處級)。
元月14日,郭生楨獲服務中小、集體、鄉鎮企業發展先進工作者稱號。
2月28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陜西省科學院團委發出《關于表彰優秀科技論文的決定》,我園崔鐵成獲得一等獎,王答祺獲得二等獎,楊紅燕獲得三等獎。
3月5日,我園“甜菊甙生產新工藝”研究,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月7日,任命馮寶樹兼任西安植物園植化中試廠廠長;竇惠軍為第四研究室副主任,兼任植化中試廠副廠長,主持中試廠工作。
3月18日,我園致函西安市政府,請求27路公交車盡快全線通車。
3月19日,我園郭生楨榮獲第二屆“金牛獎”先進個人優秀獎。
4月11日,任命王邱為園財務科副科長。
8月12日,我園獲得陜西省科學院1991年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二等獎是:陜西省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存的初步研究、山楂早期豐產栽培技術綜合利用的研究和歐洲甜櫻桃引種試驗研究;三等獎是重要經濟植物微型葡萄快速繁殖研究。
8月24日,召開我園與廟坡頭村兌換土地及臨時租用土地的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長延堡土地所負責人,財政所負責人,植物園黨政領導,廟坡頭村書記、村委會,省地震臺以及瓦胡同村委會。主要議題是解決第一屆郁金香花會用地問題。
9月6日,陜西省科學院任命鄧京偉為園工會主席。
11月9日,陜西省科學院任命董長根為園副主任,孫友信為園調研員。
11月14日,陜西省科學院同意崔秀芳為園工會副主席(兼)。
12月5日,任命王邱為園財務科科長。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我園研究員崔紹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爭取專項經費15萬元為職工住宅樓解決4000平方米的暖氣安裝,改善職工居住條件。
△為了做好郁金香推廣工作,陜西省副省長徐山林、西安市副市長郝樹茂多次來園,現場辦公,解決從荷蘭引進郁金香、舉辦花展的經費。秋季,從荷蘭引進79個郁金香品種,共計172200枚種球,建成20畝郁金香園。
△為配合第一屆郁金香花會的召開,植物園大門工程興建。
1993年
3月9日,副省長徐山林來園了解第一屆郁金香花會的籌備情況。
4月,植物園大門基建工程竣工驗收使用。
4月,由省市政府主辦,省科學院、我園承辦的第一屆郁金香花會在我園成功舉辦。國內外媒體廣泛報道。參觀人數20余萬人次,收入39萬元。
5月13日,廟坡頭村為了發展經濟,擬從我園南墻內開通一條道路通往翠華南路,長延堡街道辦事處土地監察所參與協商,雙方簽訂有關土地兌換協議。
7月13日,經省科學院黨組研究,同意阮士華任植物園工會主席。(副處級)
12月30日,郭生楨當選中國植物學會人參協會第一屆理事。
12月31日,任命楊淑芳為園團支部書記。
△中美合作項目“秦嶺觀賞木本植物區系的研究”實施,我園科研人員深入秦嶺山區實地考察。
△“山楂綜合利用研究”獲陜西省科技成果二等獎。
△“辣椒紅色素生產工藝”獲得陜西省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引種、新品種選育”,通過省科委主持的成果鑒定,獲得陜西省“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集體獎。
△園3號住宅樓和職工食堂建設工程竣工并通過省、市有關質檢單位檢查驗收合格,交付使用。
△全年引種植物50余種。舉辦花展4次。全年收入70萬元。
△我園被省科委評為1993年度科技統計工作先進單位。
1994年
4月,我園郭生楨擔任陜西省植物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
6月30日,建園室支部被評為陜西省科學院先進基層黨組織,丁發成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阮士華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8月10日,陜西省科學院任命張騁、曹俊峰為園副主任。曹俊峰為園黨委副書記。
△通過法定程序解決“文革”期間輕研所占用我園14畝土地問題。由于解決歷史問題難度較大,法院裁定由市土地局處理。
△解志璽、羅宗昌撰寫的《充分利用我省芳香植物資源發展煙用香料生產》一文被省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四等獎。
△我園歸還省財政為舉辦郁金香花展而籌措的35萬元貼息貸款。
△辦公樓后二層單身樓竣工,妥善解決單身職工的住宿問題。
1995年
1月23日,陜西省公安廳決定:西安植物園保衛科為1994年度先進集體,楊恒基為先進個人。
2月20日,“秦巴山區生物農業資源綜合開發治理技術推廣”獲省人民政府頒發的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二等獎。
3月10日,陜西省科學院對我園行政班子換屆。張騁任園主任,曹俊峰兼任園副主任,崔鐵成任副主任,洪馬林、吳銀柱任正處級調研員。
3月22日,陜西省科學院表彰1994年獲得中科院、部省級獎的項目,其中有我園“金釵石斛組織培養研究”,該項目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4月3日,西安市土地局發文裁定:“經查,你園使用的土地,手續齊全,面積準確,權源合法。輕工業研究設計院現占用14畝土地仍歸西安植物園”。
4月11日,由王興民參與拍攝的科普類專題《植物王國漫游》被省電視臺、廣播電視廳、廣播電視學會評為1994年度優秀電視社教節目二等獎。
4月18日,植物園與廟坡頭村雙方商定變更協議,兌換土地位置沿植物園圍墻連片劃撥。
5月3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陜西省科學院發出“關于表彰優秀青年工作者和中青年優秀成果的決定”。我園徐衛平被授予優秀青年工作者稱號;我園竇惠軍主持的“山楂早期豐產栽培技術和綜合利用的研究”獲得中青年優秀成果。
5月31日,徐山林副省長視察郁金香花展。
5月,王興民被聘為西安市第31中學校外輔導員。
8月14日~18日,陜西省科學院按照換屆程序組成的審計組,對我園1991年6月至1995年3月底的園本級財務、園園林花卉公司和中試車間的財務狀況進行就地審計。8月24日做出園主任換屆審計的結論。
8月28日,我園上報省科學院,關于桑銳小學租用西安植物園土地辦學的方案。
8月31日,陜西省科學院回復,“關于西安植物園與桑銳小學合作辦學方案”的意見。
9月18日,建園室黨支部被陜西省科學院黨組評為先進黨支部;王興民被評為先進書記。
10月9日,王邱被評為陜西省科學院財務工作先進個人。
11月14日,經物價部門批準:我園門票價格核定為每人3元,溫室門票價格為每人2元。
△我園“木蘭屬植物名優特新品種繁育技術開發前景”、“西洋參生產與藥品質量研究”、“郁金香種球與切花”獲首屆中國農科城楊凌博覽會后稷金像獎。
△植物化學室完成了“山楂葉黃酮”技術轉讓。
△將原花卉開發部、溫室和鮮切花三部分合并成立“西安植物園園林花卉總公司”,集中發揮人、財、物的優勢。
△我園被評為西安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我園李建華被評為西安市節水先進個人。
△在各類雜志期刊及學術交流會上發表論文31篇。
1996年
元月4日,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陜西省輕工業研究設計院、西安桑銳小學三方簽訂合同書。
3月30日,任命趙江為園林花卉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許江閩為副總經理。
6月28日,針對西安桑銳學校違反合同的行為,我園做出“關于糾正西安桑銳學校違反合同的有關決定”。
7月5日,針對我園部分群眾的反映,程安東省長做出“要面向21世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西安植物園必須保全,要停建一切違章建筑”的批示。
7月17日,任命竇惠軍為中試廠廠長、田乃琦為中試廠副廠長。
7月25日,我園給省人民政府呈報“關于認真貫徹執行程安東省長對‘救救西安植物園’群眾來信批示的意見”。
7月31日,為了落實程安東省長的批示,根據省科學院建議,園決定成立領導小組、監察小組、談判小組和規劃小組。領導小組組長張騁,監督小組組長吳銀柱,談判小組組長周丕振,規劃小組由崔鐵成負責。
8月,我園同北美-中國植物探索協會簽協議,華盛頓樹木園首席科學家T. R. Dudiey等一行五人于1996年9月~10月份來秦嶺考察,我園經濟植物研究室主任崔鐵成負責組織、陪同進行考察。
12月20日,我園與曲江水廠簽訂供水工程合同,解決生活區供水問題。
△張繼祖獲國務院批準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姬鐘亮獲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先進個人一等獎。
△毛玲獲得陜西省科學院技術工人等級培訓優秀教師獎。
△在各類學術刊物和各類學術討論會上交流、發表論文30余篇。
1997年
3月20日,賈亞明任園副處級監察員;趙江任園副主任。
4月11日,白榮華任業務科科長;段明華任郁金香組副組長;杜勇軍任園林花卉研究室副主任。
4月14日,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議定西安植物園應按500畝左右面積規劃近、中期的發展規模,并要求暫緩曲江風景區土地開發的審批,以協調風景區與西安植物園發展中不同的用地要求。
5月27日,王建春任園黨委書記,副主任(兼)。
6月10日,賈亞明任后勤服務中心主任(兼)。
6月,崔鐵成赴美國培訓,時間一年。
6月21日,西安植物園獲1997年度西安地區科技統計一等獎。
7月9日,趙武任園副主任。
9月,制訂《西安植物園中層機構職責范圍》。
9月,陜西省土地局下發關于西安桑銳學校非法租用我園土地的處理決定。該決定限西安桑銳學校3~5年內選址搬遷,否則依法從重處罰。
9月23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我園與雁塔區廟坡頭村第4、7村民小組兌換土地,隨后辦理了新的土地證。
10月22日,陜西省科學院對我園園林花卉有限責任公司的資產狀況進行了就地審計。
12月10日,我園被授予雁塔區文明單位稱號。
12月16日,我園獲全省統計工作先進單位。
△姬鐘亮獲得承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完成“中國西部秦嶺山脈裂葉苔科區系成分和地理分布”論文4篇,繪制圖版40余幅。
△楊玉文、鄧京偉獲省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阮士華獲省院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李菊玲獲省院優秀支部書記稱號;楊淑芳獲陜西省優秀共青團干部稱號;崔云莉獲雁塔區勞司優秀經理、市容委先進個人稱號。
△曲江管委會因修路占用我園9.7畝土地。經過近一年的談判,管委會同意按照“占一補一”、就近補償的原則,給我園圈用了同等數量的土地。
△建成1541平方米聯棟式塑料大棚。
△同省電視臺新聞部聯合拍攝、播放有關王蓮、荷花的《青蘋果樂園》特別節目和《賞菊擷趣》科普片。
△引種王蓮8株,花蓮53個品種,碗蓮14個品種,菊花50多個品種。
1998年
1月4日,劉萍、趙建琪被評為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陜西省科學院科技情報先進工作者。
3月11日,王秦生獲1997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待遇。
4月22日,申請4號住宅樓建設,六層48戶,共計3500㎡,戶型為三室一廳,費用自籌。
4月28日,周培智(西安植物園花卉公司總經理)被評為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陜西省科學院杰出青年。
4月,舉辦第六屆郁金香花會,其中“郁金香園”占地35畝,展出各類花卉100余品種;“干花工藝美術畫展”的所有作品均為我園科技人員親手制作;“百合花展”在1541㎡連棟式塑料大棚內展出百合30多個品種,30000余株,月季2500余株。“蝴蝶標本展”包括12科200余個標本。
7月,任命董長根為園主任助理。
7月13日,經陜西省科學院黨組批準,阮士華任園工會主席(副處級)。
7月15日,經陜西省科學院黨組批準,鄧京偉任園黨委副書記。
8月28日,聘任園中層干部:杜勇軍任園林花卉研究室主任;許江閩任園林花卉研究室副主任;王答祺任經濟植物研究室主任;馬延康任經濟植物研究室副主任;竇惠軍任經濟植物研究室副主任;董長根任建園研究室主任;徐衛平任建園研究室副主任;楊廷棟任建園研究室顧問;段明華任郁金香花展組組長;龐長民任郁金香花展組副組長;白榮花任業務科科長;阮士華任黨委辦公室主任(兼);楊淑芳任團委書記;董長根任主任辦公室主任(兼);李菊玲任主任辦公室副主任;楊恒基任主任辦公室副主任;王邱任財務科科長;賈亞明任后勤服務中心主任;崔云莉任后勤服務中心副主任;錢安東任后勤服務中心副主任;周培智任西植園林花卉有限公司經理;竇惠軍任中試廠副廠長。
9月23日,經物價部門批準,我園門票實行“一票制”,門票價格為五元。
12月10日,成立園學術委員會,主任:尚宗燕;副主任:崔鐵成、王答祺;委員:姬鐘亮、馬延康、董長根、楊廷棟、賈麗、段明華、原雅玲、白榮華、房麗君、雷小明、竇惠軍、杜勇軍。
△確定我園方向任務是“以珍稀瀕危植物和具有觀賞價值、重要經濟植物為主,進行秦巴山區、黃土高原野生植物遷地保護研究,發掘野生植物資源,總結植物引種馴化的理論與方法,并運用植物生態學和園林美學的方法配置和展示豐富的植物種類,使之成為植物多樣性和可持續利用研究的科普教育基地。”根據這一方向,確定“以植物引種馴化為主要研究方向,重點搞好建園,抓好園林花卉開發和經濟植物開發,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服務。”
△在機構調整中將植物化學研究室合并到經濟植物研究室。
△聯系有關管理方面,解決接通城市自來水管道入園供水。
△更換了6噸取暖鍋爐及輔機,加粗了暖氣輸送管道。
△從苦參中分離出苦參堿等四個成分,形成苦參總生物堿、苦參堿、氧化苦參堿三種系列產品。
△全年引種植物404種,其中木本植物90余種,草本植物314種,其中水生區引種花蓮、碗蓮84個品種,王蓮4株,睡蓮9個品種,熱帶睡蓮3種。
1999年
1月,“三倍體漆樹的示范推廣”通過鑒定,獲陜西省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3月26日,任命高書寶為西安植物園園林花卉有限公司副經理。
4月,我園成立“四十周年”,籌備舉辦了“郁金香等球根花卉學術暨發展戰略研討會”會議。
6月25日,簽訂4號住宅樓及門面房建設工程設計合同,我園委托西安市建筑設計院設計。
△全年分九次引種各類植物約310種。組織有關人員野外引種4次,引種野生植物170余種。芳香植物區從深圳植物園引進木蘭科20種植物接穗。水生植物區從廣州等地引種埃及紅睡蓮和紅、白、藍三個品種的熱帶睡蓮。
△安裝用于家屬區供電所需400千伏安變壓器。
△編輯出版了一期《西安植物園通訊》《西安植物園圖冊》。
△經物價部門批準,同意我園基礎門票5元,花展期間按10元/人執行。
2000年
3月17日,陜西省科學院批準,任命崔鐵成任園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建春(兼)、董長根任園副主任;張騁任園調研員。
3月23日,陜西省科學院批復,同意王建春、張騁、鄧京偉、崔鐵成、董長根、段明華、龐長民組成中共陜西省西安植物園第三屆委員會,王建春任園黨委書記;鄧京偉任園黨委副書記。
5月,陜西省科委、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科協授予我園“陜西省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6月,王興民獲省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工作者”獎勵。
8月15日,任命楊淑芳為園黨委辦公室主任。
9月7日,經物價部門批準,我園秋季花展門票8元/人。
9月13日,任命龐長民為郁金香組副組長。
△《名貴鮮切花工廠快繁示范基地建設及產業化開發》《名貴鮮切花繁育基地建設及產業化開發》《花卉種苗工廠化繁育示范基地建設及產業化開發》獲鑒定,結論認為研究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獲2000年陜西省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園繁育的百合獲2000年中國楊凌第七屆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博覽會后稷金獎。
△苔蘚組完成《中國植物志》及《云南植物志》中隱蒴蘚科、白齒蘚科、灰蘚科等三科的編寫。
△完成園中心區域的改造與建設。新建小賣部、鋪廣場磚、安裝園林燈、設置石桌與石凳。
△崔鐵成、祁云枝等參加在沈陽召開的全國植物園學術討論會。
△我園國慶節期間在街區布置的“二龍戲珠”景點,吸引眾多觀眾參觀留影,獲得優秀組織獎與展示一等獎。
2001年
2月12日,園務會研究決定成立:1、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崔鐵成;副組長:王建春;2、郁金香花展領導小組:組長:崔鐵成;副組長:王建春;3、建園領導小組:組長:崔鐵成;副組長:董長根。
3月8日,陜西省科學院批準,任命崔鐵成為園主任。
8月,王興民編著的《樓房居室養花》獲2000年西南西北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三等獎。
9月,廣東順德舉辦第五屆花博會,我園選擇郁金香促成栽培技術、紅霞玉蘭、玉燈玉蘭、熱帶睡蓮新品種參展。
10月,在福州市召開第16屆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園分會年會,崔鐵成出席會議。
11月2日,園黨委做出決定,表彰黨芹芳拾金不昧的精神。
11月,我園“郁金香、風信子水培促成栽培技術”獲第五屆全國花博展覽會銅獎和第八屆楊凌農高會后稷金像獎。
△三倍體漆樹的研究與示范推廣,獲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我園被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園內改革方案實施,20多位職工辦理內退的手續。
△為了加強生物防治,引進赤眼蜂近百萬頭。
△水生植物區通過人工雜交,選育熱帶睡蓮新品種。
△龐長民作為中國園藝學會理事,出席在重慶召開的第九屆學術年會。
△崔鐵成、馬延康撰寫的《面向21世紀的城市綠色生態工程模式及其效能》獲得陜西省第七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高書寶、王小軍榮獲“九五”陜西省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先進工作者稱號。
△職工集資的4號住宅樓和門面房建設工程竣工并分配使用。
2002年
4月26日,陜西省科學院發文表彰優秀青年,我園劉安成、高書寶、原雅玲榜上有名。
4月26日,陜西省科學院黨組決定:李福德任園黨委書記。
11月,雁塔區委、區政府授予我園“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達標單位”稱號。
12月,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授予我園“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稱號。
△制定有關規章制度,《西安植物園獎勵辦法》、《西安植物園職工考核辦法》、《西安植物園臨時工管理辦法》等。
△西安植物園郁金香組榮獲2002年分、省院系統院地合作及技術開發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為迎國慶在街區布置的景點獲長延堡辦事處“國慶景觀一等獎”和“優秀組織獎”。
2003年
1月15日,園黨委決定,成立西安植物園所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崔鐵成任組長;李福德任副組長。
2月14日,拆除老舊平房,建設以保存、展示我園選育的木蘭屬品種為主的專類園——木蘭園。
4月16日,我園發文報陜西省科學院,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多次約見植物園領導,商議該區規劃在我園的園區中部修建一條南北走向的交通道路,將道路以東108畝土地變成開發用地。
5月,我園與長安縣黃良鄉小邵村簽訂土地租賃合同,租賃土地157.06畝。
5月20日,西安市規劃委員會組織專家進行調研論證,并形成了“建設項目專家論證第八次會議紀要”。該紀要指出:“應該全力支持植物園的建設,保護植物園環境,將植物園作為不可逾越的現狀保留,規劃路不得穿越、分割植物園。”
6月5日,陜西省科學院決定,李思鋒任園主任,崔鐵成任園總園藝師。
6月5日,陜西省科學院黨組決定,崔鐵成任園黨委書記。
6月5日,陜西省編辦發文批復,同意將西安植物園更名為陜西省西安植物園,其它均維持不變。
9月10日,杜勇軍任園林花卉有限責任公司經理職務。
9月17日,我園用電線路改造,省財政撥款更換變壓器、配電柜,埋設低壓電纜,改造高壓線路。
△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我園“青年科技創新教育基地”稱號。
△為應對“非典”的蔓延,我園成立防治“非典”領導小組。
△水生植物區水池防漏處理、池岸維修及改造工程完成。
△朱頂紅引種11個品種,并成功地利用球根切塊快速繁殖。其他植物引種160余種。
△我園李思鋒編著的《陜西中藥材GAP栽培技術》一書出版。
△科普著作《四季流行花》、《樓層居室無土養花》、《趣味植物王國》出版或即將面世。全年發表科普文章46篇。
△我園被雁塔區政府評為安全消防先進單位。
△完成油料植物區彩亭維修工程。
2004年
4月,組織籌備了第十二屆西安郁金香花會暨西安植物園建園四十五周年園慶慶典儀式,接待了沈國舫、陳學俊、山侖、李佩成等院士。省委書記李建國以及省人大、省政協的領導來園參觀。
4月,春季花展期間,我園與陜西省動物研究所、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合作,舉辦了珍稀動物標本展、鹿角靈芝盆景展以及書畫展,并開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花卉栽培知識咨詢活動。
5月,陜西省科學院決定,李思鋒任園主任;董長根任園副主任。
10月,省委書記李建國到西安植物園考察,并做出明確指示:你們一定要保護好西安植物園,保護好西安這塊綠地!
10月,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科協授予我園“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12月30日,陜西省科學院黨組決定,董長根代理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黨委書記職務。
△完成了郁金香園道路建設、石板鋪路工程。
△植物引種工作:分別從武漢、上海、北京、甘肅、南京、河南、貴州、桂林、廬山、秦嶺以及國外引進各類植物550余種次,其中鳶尾140余種次、荷花60余品種、秦嶺野生植物70余種次。
△清理苗圃土地,將引種的苗木和自繁自育的苗木全部栽入苗圃,使苗圃保存的植物種類達到400余種。
△我園的物候觀測資料被中國物候觀測網評為全國最佳。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將我園的資料發放到全國各地觀測站作為樣板。
△我園的互聯網網站于今年內開通。
△我園家屬區飲水管網與城市黑河引水管網對接,自此住戶生活用水不再使用自備井。
△我園參加陜西省科學院組織的“首屆青年科技創新論壇”,其中一人獲優等獎,兩人獲鼓勵獎。
△中央電視臺兩次報道我園梅花、王蓮展覽的消息。
△申請安裝天然氣鍋爐,落實省財政專項經費80萬元。
△更換了250千伏安的新變壓器。將園區內的高架電線全部改為地埋電纜。
△與蒙娜麗莎影樓公司協商簽訂場地使用合同。
2005年
1月4日,聘任原雅玲為園主任助理;賈亞明為保衛科科長;周培智為后勤服務中心主任。
1月27日,園黨委決定自即日起開展為期半年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2月24日,“研究崗位津貼暫行辦法”自3月份開始實施,貫徹“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
3月2日,任命周培智為園主任助理(兼后勤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原雅玲為植物多樣研究室主任;龐長民為觀賞植物研究室主任;徐衛平為園林室主任;陸建清為園林室副主任;李莉為綜合辦公室主任;方素梅為綜合辦公室副主任;高書寶為科技科科長;錢安東為后勤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
4月29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陜西省科學院做出表彰離退休干部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我園李建民、張滿祥為先進個人。
5月20 日,我園參加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陜西省科學院組織的“謳歌優秀共產黨員、爭做科技創新人才”演講比賽。我園榮獲本次演講比賽唯一的一等獎和一個三等獎。
5月25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陜西省科學院做出表彰政務信息與對外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西安植物園被評為先進單位,方素梅被評為先進個人。
8月22日,我園出臺新的“深化改革方案”,部分職工實行內退。
9月1日,我園新溫室實行內部承包經營。
10月20日,園主任李思鋒參加“第六屆全國植物園多樣性保護研討會”。
10月25日,我園向雁塔區就業局上報“關于撤銷西安植物園勞動服務公司的決定”。
11月21日,西安植物園成立防治禽流感工作小組,組長由園主任李思鋒擔任。
11月26日,由我園主持完成西安花卉學會換屆大會,同時將西安花卉學會更名為西安花卉協會。
△確定西安植物園機構設置:綜合辦公室、科技科、保衛科、后勤管理服務中心、植物多樣性研究室、藥用植物研究室、觀賞植物研究室、園林室、西安植物園園林花卉有限責任公司。
△我園新一屆學術委員會產生,李思鋒任主任委員,原雅玲、龐長民任副主任委員,其他委員有李汝娟、董長根、房麗君、徐衛平、高書寶(秘書)。
△本年度爭取科研經費187.3萬元,其中爭取財政部“陜西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經費80萬元。
△我園參加第六屆花卉博覽會。我園的參會成果“溫度脅迫在球根花卉產業化中的應用”榮獲科技成果優秀獎;“大麗花名優品種引種栽培與規?;a技術研究”榮獲科技成果三等獎。
△完成鑒定成果22項,獲省科學院科技一等獎一項;發表學術論文27篇,出版專著2本,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會8次。
△本年度制作科普宣傳版36塊,編寫科普圖書一本,發表科普文章16篇、電視宣傳40次(其中中央電視臺3次),舉辦“科技之春”、“愛鳥周”、“科技活動周”等活動。
2006年
2月16日,陜西省科技廳批準,同意陜西省西安植物園加掛“陜西省植物研究所”牌子,實行一套機構,兩塊牌子,其他均保持不變。
5月24日,陜西省科學院黨組決定,任命董長根為園黨委書記。
6月27日,“陜西中藥材GAP基地建設及其規范化栽培技術研究”榮獲“十五”期間陜西省產學研聯合開發優秀項目。
8月10日,我園鋼架展覽溫室維修改造工程開工,于9月30日竣工。
10月25日:辦公試驗大樓維修改造工程竣工,歷時105天,投資65萬元,改造維修面積3100㎡,新購辦公桌椅100余件套。
11月8日,陜西省科協授予西安植物園“陜西省科普教育建設先進集體”。
12月,《西安植物園植物名錄》出版,本目錄匯集了自建園以來引種栽培的各類植物共計3453種(含種以下分類單位),分別隸屬于180科,926屬。在收錄的植物中,蕨類植物18科,33種;裸子植物9科,55種;被子植物153科,3365種。目前難以鑒定的種類暫未列入。
12月19日,陜西省機構編制委員會發文批準,同意陜西省西安植物園加掛陜西省植物研究所牌子,縣級規格、190名編制和財政全額撥款經費形式等均維持不變。
△本年度通過陜西省科學院驗收項目7項??蒲谐晒@獎4項,其中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西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陜西省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2007年
2月26日,聘任錢安東為后勤管理服務中心主任。
3月15日,我園成立資產清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思鋒。
4月,“陜西省第二屆蘭花展覽”在我園舉辦。
7月3日,聘任龐長民為觀賞植物研究室主任;王答祺為藥用植物研究室主任;黎斌為生物多樣性研究室主任。
10月22日,聘任馬延康為園林室主任。
12月3日,聘任付文奇、馬延康、高書寶為園主任助理。
△“溫度調控在主要球根花卉產業化生產中的應用研究”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聘請袁永明和熊韶俊兩位博士為研究員。
△園區主干道動工維修,維修改造面積2800多平方米。
△投入實驗室建設費63萬元,購置了50余件儀器設備。初步建成的由兩個重點實驗室、六個專類試驗室組成的中心實驗室已投入使用。
△全年發表學術論文23篇,其中3篇論文分別獲得陜西省植物學會年度優秀論文一、二等獎。組織科研工作者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7次。
2008年
2月17日,我園向省科學院呈報了關于我園與曲江新區管委會有關土地置換問題的請示報告。
4月,投入13萬元完成油料植物區、大門口廣場、家屬區道路維修。
5月13日,針對我園與曲江新區管委會就土地問題的協商工作進展情況向省科學院做出書面匯報。
8月21日,發生了我園圍墻被推倒、土地被非法侵占的惡性事件。當晚分別向長延堡派出所和曲江派出所緊急報案。
8月22日,就我園圍墻被推倒、土地被非法侵占的惡性事件,我園向曲江新區管委會發出了緊急報告。
8月23日,就我園圍墻被推倒、土地被非法侵占的惡性事件,我園向陜西省公安廳呈報了緊急報告。
8月27日,副省長朱靜芝做出“省植物園屬國有資產,要使用也需合法合規。搶占是不規行為,望盡快制止并查處”的批示。
8月27日,我園再次發文,要求曲江新區管委會制止圍墻被推倒、土地被非法侵占的情況,但當日我園圍墻和房屋繼續被推倒。
9月1日,陜西日報內參“要情反映”對我園圍墻被推倒、土地被非法侵占的事件進行了反映。
9月6日,《華商網》記者率先在《華商網》報道我園圍墻被推倒、土地被非法侵占的事件,幾天之內,全國40多家網站刊登、轉載,約1萬多網民熱議。陜西電視臺連續跟蹤報道。
9月8日~9月11日,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省長袁純清,西安市委書記孫清云、市長陳寶根分別做出批示,要求盡快調查處理我園圍墻被推倒、土地被非法侵占的事件。
9月18日,新華社《內參》刊登我園圍墻被推倒、土地被非法侵占的事件。
9月19日,陜西省科學院對我園主任任職期間的財務狀況進行了換屆前的就地審計。
9月16日~10月,西安市建委、市規劃局、市委督察室、市土地局等部門先后參與調查處理我園圍墻被推倒、土地被非法侵占的事件。
9月,開展為期六個月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10月19日,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的75個植物園和國際組織通過了致陜西省委、陜西省政府、西安市委、西安市政府的“呼吁書”,強烈要求“采取果斷措施,全面維護西安植物園的合法權益,堅決制止破壞國家資源、侵占西安植物園土地的非法行為。”
11月5日,我園與西安秦華天燃氣有限公司簽訂天然氣設施維護委托協議。
11月,總投資150多萬元的4噸天然氣鍋爐改造工程順利通過驗收,至供暖前完成全部手續,按期投入使用。
12月2日,我園與安康學院農學與生命科學院簽訂校外科研教學實踐活動基地建設協議書。
12月,截止年末我園職工共計222人,其中在職職工110人,離退休職工112人。
△與瑞士芬美意集團公司簽署科技合作協議,邀請Josef limacher博士為我園科技人員做了學術報告,聯合進行了野外考察。
△全年組織學術交流活動3次。我園20多名科技人員先后參加了陜西省植物學會學術交流會,全國植物園學術年會,中國植物學會75周年學術年會,西部地區植物科學與開發學術討論會以及全國球根花卉、水生花卉、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學術交流會議10多次。多位同志在大會上作了學術報告,多篇文章和成果獲獎。全年科技人員共發表科研論文29篇。
△植物種子庫完成了改造,保存種子數量達到1200余種、2000余份。采集植物標本800多份。
2009年
4月,領導班子成員,園主任李思鋒,副主任董長根(兼)、付文奇。
7月,中共陜西省西安植物園委員會第四屆黨員大會召開。會議審議了黨委、紀委工作報告,并進行了黨委、紀委的換屆選舉。
7月,經濟適用房破土動工。
8月,經陜西省科學院黨組研究決定,董長根任黨委書記兼紀委書記。
△立項的科研項目共計17項,到賬項目經費是709萬元,較2008年增加了489萬元。
△立項“13115”科技創新工程重大科技專項2個:陜西省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安暨世園會耐熱花卉選育及供花技術研究”。
△《秦巴山區野生觀賞植物》出版發行。
△科普讀物《漫畫生態“瘋”情》出版發行。
△科普圖書《與植物零距離》榮獲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科技成果出版物類優秀獎。
△“陜南中藥產業基地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獲陜西科技調研成果一等獎。
△“朱頂紅節日供花技術”榮獲第16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后稷獎”。
2010年
5月,經園工會委員會研究并園黨委同意,上報陜西省科學院工會委員會同意,董長根任園工會主席。
△立項的科研項目共計10項,到賬項目經費是207萬元。
△“百合新品種引種及栽培技術研究”獲西安市科學技術三等獎。
△“延胡索規范化栽培技術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設”獲陜西省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秦巴山區野生觀賞植物》獲中國西部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解決了2008年“圍墻事件”,曲江管委會支付我園90萬元補償款。
△中科麥迪森公司股權轉讓,收回收益50萬元。
△“三秦學者”崗位設置。
△組建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1年
2月21日,西安植物園遷擴建方案獲陜西省政府批準。
2月29日,成立西安植物園遷擴建工程工作小組。
3月16日,我園與曲江新區管委會簽訂了《關于西安植物園“遷擴建項目”的協議》,長達8年的土地問題得以圓滿解決。根據該協議,涉及我園植物分類區、芳香植物區和以栽植瀕危植物為主的苗圃,共計117.114畝土地交由曲江新區管委會用以建設大唐不夜城,曲江新區管委會在曲江二期規劃范圍內劃撥約647畝土地,交由我園用于建設新園區。
12月11日,組織召開了新區概念性規劃修改專家評審會,這次會議原則上通過了新區概念性規劃方案,并就結構、水系等提出了進一步的修改意見。
△成功承辦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國際競賽。
△成功承辦中國植物園大會及2011年學術年會。
△成功承辦中國球根花卉2011年會。
△中國植物園大會最終形成了《西安宣言》。
△立項的科研項目共計14項,到賬項目經費是372萬元。
△“延胡索規范化栽培技術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設”獲陜西省產學研聯合開發優秀項目獎。
△科普圖書《漫畫生態“瘋情”》一書,獲北京市五部委聯合頒發的“北京市優秀科普圖書獎”。
△完成2棟96套12000平方米經濟適用房建設。
△新進人員15名,其中博士3名,碩士5名。
△完成省屬事業單位改革第一階段工作。
2012年
2月,啟用逐級聘用的崗位機制。
4月,更換規劃設計公司,與國際著名的園林規劃設計公司“荷蘭NITA設計集團”簽訂了西安植物園新園區規劃協議。
5月,開始對老園區進行改造。主要工程包括對王蓮池、睡蓮池、荷花池進行防滲處理和駁岸改造,對藥材區及花卉區道路進行整修與改造,對翠花園道路與藤架進行改造,對紅葉李廣場和木蘭園進行整修與改造,重修了郁金香園的風車風景屋,新建廁所1座,新建民工房1幢。此外還拆除了2座廢舊旱廁、廢棄溫室、廢棄藤架、廢棄平房以及水池風車風景屋等廢棄建筑物。
5月,開始籌備修建面積800㎡的職工活動中心。
6月,經陜西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批準,采取自主招聘的形式,招聘博士8名。
6月,召開“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陜西省植物研究所2012年度科研工作會議”。
8月,完成了新園區的地形圖范圍和道路紅線圖的范圍繪制,并由西安市測繪院出具征地成果表。
8月3日,《中國科學報》頭版刊登了題為《尋“寶”秦嶺深處——“三秦學者”特聘專家李思鋒團隊科考紀實》的新聞報道。
9月,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達成協議,開展了新園區項目所在地文物勘探工作。
10月底,新成立了引種繁育、園區搬遷、現場負責、資產財務4個工作組,為新園區下一步的工作做好了前期準備。
11月,職工活動中心土建工程完工。
12月初,新園區文勘工作完成,取得了《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遷擴建項目考古勘探報告書》
△出臺《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陜西省植物研究所2011—2020年科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
△建設植物多樣性與系統演化研究中心、藥用植物研究中心(含植物化學)、觀賞植物研究中心、生態及環境科學研究中心、植物景觀與生態工程研究中心等5個研究中心。
△立項的科研項目共計15項,到賬項目經費是152.88萬元。
△出版專著2部,分別為《秦嶺植物志增補》、《彩色植物與景觀(季色卷)》。
△“延胡索規范化栽培技術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設”榮獲陜西省科技獎二等獎。
△“秦巴山區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研究”獲西安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西安暨世園會耐熱花卉選育及供花技術研究”項目通過成果鑒定并獲西安市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專項獎。
△成功舉辦了“春之色”插花藝術大賽。
△與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簽署協議,確保新園區場地正式交付要達到“三通一平”(通路、通電、通水與場地平整)。
△經多次溝通協商,完成繆家寨公墓搬遷、場地內垃圾清運(場內垃圾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高4~6米,約65000立方米)、場地內雜草清除的工作。
△邀請來自全國植物園、陜西省科學院、西安市曲江新區管委會的專家、領導45人次,共組織召開新園區規劃設計專家評審會5次,對新園區規劃設計方案進行了評審,通過驗收了三項設計成果:《陜西省西安植物園新園區概念性規劃設計方案》、《陜西省西安植物園新園區概念性規劃深化設計方案》、《陜西省西安植物園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方案》。
2013年
3月12日上午,中科院西安分院、陜西省科學院機關與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部分職工共計80余人在西安植物園新園區開展植樹活動,紀念全國第35個植樹節。
6月6日,我園派代表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植物園聯盟建設啟動會,成為中國植物園聯盟第一批理事單位之一。
8月,經院黨組研究決定,董長根主持園內工作,楊群力、衛偉光、高建忠任園副主任(任期四年);同時免去李思鋒園主任職務(保留正處待遇),免去付文奇園副主任職務(保留副處待遇)。
9月,由劉安成撰寫的《石榴類黃酮代謝產物的研究進展》被評選為領跑者5000中國精品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招聘9名新職工,全園職工總數128人。
△科研項目立項2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專項1項;省級項目4項;地市級項目13項,項目總經費303萬元。
△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4個,陜西省植物新品種權3個。發表研究論文16篇,其中SCI論文2篇,核心期刊論文8篇。
△祁云枝創作的《植物讓人如此動情》被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項目。
△出版專著3部,分別是:李思鋒、黎斌主編的《秦嶺植物志增補》(科學出版社);董長根、原雅玲主編的《多年生草本花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房麗君作為副主編的《生物物種資源監測概論》(科學出版社)。
△龐長民主持的“西安暨世園會耐熱花卉選育及供花技術研究”獲陜西省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原雅玲榮獲陜西省科文衛系統“巾幗標兵”稱號
△西安市政府將西安植物園遷擴建工程列入西安市2014年十大惠民工程之一。
△研究制訂了“西安植物園遷擴建項目建設管理機制及責任制”,成立了西安植物園遷擴建工程工作小組,根據工作需要成立了辦公室、紀檢監察審計組、材料設備組、專類園建設組等9個專業組,健全了管理機制,明確了崗位責任。
△完成了植物園遷擴建工程用于指導施工建設與項目報建的《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
△經過與陜西省地震局長達一年多的協商談判,雙方達成了解決土地方面歷史遺留問題的協議,省地震局在建設的住宅樓中分配給植物園18套住宅。
△完成了西安植物園園區集中供熱工程。
△完成了職工活動中心的建設和裝修,添置了設備和家具。
△新園區文物清理挖掘工作完成,文物勘探報告完成。
2014年
1月,陸俊杰獲得全省經文保工作先進個人。
2月,經上級研究,決定上官建國任園常務副主任(法人代表)。
3月,經園務會研究決定,聘任杜勇軍為園主任助理;聘任馬延康為園總園藝師。同時,成立財務資產科,聘任楊紅為財務資產科科長;展覽活動中心更名為策劃宣傳中心;撤銷園林景觀工程部;撤銷新園區建設辦公室。
5月,完成了老園區東區樹木移栽到新園區的工作。完成了新園區現場臨時辦公區建設、苗木繁育中心前期建設等工作。
7月,中共陜西省西安植物園委員會進行了黨委、紀委的換屆選舉。黨委書記上官建國;黨委委員衛偉光、上官建國、杜勇軍、李艷、楊群力;紀委委員杜勇軍、張瑩、楊群力。
7月18日,新園區工程開工奠基儀式舉行。根據規劃,新園區共設置11個專類園。
8月,根據園紀律檢查委員會選舉結果,經園黨委會研究決定,任命杜勇軍為園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
9月,制定了《新園區專類園植物引種與栽植流程》,對專類園植物的引種、采購、詢價、合同簽訂、栽植等工作流程進行詳細規定,確保專類園建設工作健康順利進行。
9月,修訂了《陜西省西安植物園 陜西省植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章程》。
11月,完成了學術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主任委員由龐長民擔任,杜勇軍、楊群力任副主任委員,房麗君、黎斌、李淑娟、原雅玲分別擔任委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成立西安塔雁物業服務公司,負責辦公區及生活區的物業管理與服務,進一步提高后勤保障服務質量與效率。
△成立西安綠動植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推廣。
△立項的科研項目共計13項,到賬項目經費335萬元。
△“熱帶亞熱帶觀賞植物在城市園林景觀中的推廣應用研究”項目,獲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
△對原有新區工作機構進行了調整:成立了新園區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綜合辦公室、工程部、規劃部、招標部、監察部及專類園建設小組等。制定了新園區建設相關管理制度與工作流程,為新園區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5年
1月,新修訂的《陜西省西安植物園 陜西省植物研究所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開始執行。
1月19~20日,新園區建設辦公室組織召開了新園區專類園植物
配置深化設計方案匯報交流會,對專類園植物的引種模式進行調整,基本思路調整為:開園前期以景觀建設為主,在進行景觀植物設計與栽植的同時,盡量多引種一些新、優、奇、特的園藝品種,將景觀建設與品種收集相結合。
3月14日,由《華商報》策劃、西安植物園組織的“綠動全城,種下西安植物園”植樹活動在西安植物園新區舉行,約有500名各行各業的市民參與了這一活動,《華商報》及相關新聞媒體跟蹤報道,曲江新區管委會和陜西省科學院的領導全程參與了植樹活動。
4月,新園區各專類園植物引種、栽植工作全面啟動,11個專類園小組分頭有序開展相關工作。
8月,完成了《西安植物園新園區導覽系統建制方案》并開始組織實施。
11月,經陜西省科學院研究決定,任命杜勇軍、劉立成為園副主任,同時免去衛偉光的園副主任職務。
12月,制定了《陜西省西安植物園“十三?五”學科發展規劃》。
△通過民主選舉產生新一屆的工會委員,完成工會換屆工作。
△立項的科研項目共計18項,項目經費317.56萬元。
△“熱帶亞熱帶觀賞植物引種繁育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陜西省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6年
3月14~16日,召開新園區專類園春季引種交流會,重點討論了:上海梵繁與西安植物園引種合同變更事宜,將引種費用由原來的300萬元調整為350萬元;公共區域景觀植物應以繼續豐富品種、注重苗木質量為基礎,采購工作繼續和上海梵繁合作;巖石園的關鍵性骨架樹、自然形灌木、黃土高原和陜西特色巖生植物的引種工作,要求巖石園應品種豐富,配置精美。
4月,成立園職工住宅樓建設辦公室,聘任孫敬福為辦公室副主任。成立景觀設計室,聘任閆會玲為負責人。
6月,出臺《西安植物園職工集資建房管理辦法》,本方案所稱集資房是指擬拆除西安植物園原有1、2號危舊建筑物建設的住宅樓。
7月,將安全保衛工作職能從后勤管理服務中心分離,成立安全保衛科,聘任陸俊杰為科長,聘任楊小軍為副科長。
8月,新園區繁殖大棚、太陽能溫室建設工程正式啟動。
9月24日,陜西省機構編制委員會審議通過:
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陜西省植物研究所)為陜西省科學院所屬正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120名,園(所)領導職數5名(1正4副)。
其主要職責:承擔野生植物資源多樣性、珍稀瀕危植物遺傳與保護、經濟植物開發利用、城市景觀生態及環境構建等領域的基礎性、應用性研究任務;承擔國家植物資源遷地保護戰略基地、國家植物戰略資源種質保存庫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設任務;開展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等相關領域咨詢與研究工作。
9月31日,西安植物園新區舉行開園儀式,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試運行。
10月,上官建國任園主任。
11月,科技科更名為科研中心。撤消觀賞植物研究室、植物多樣性研究室、藥用植物研究室;原三個研究室的行政管理職能劃歸科研中心,課題團隊、實驗平臺由科研中心負責管理。
△立項的科研項目共計27項,到賬項目經費640.2萬元。
△祁云枝編著的《植物哲學》、《枝言草語》榮獲“第四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銀獎?!吨参镏腔邸窐s獲“2016年度陜西省優秀科普作品獎”。祁云枝本人榮獲“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個人”和陜西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十二?五”實施工作先進個人。
2017年
10月,行政班子換屆,杜勇軍任園常務副主任,劉立成、楊群力、韓桂軍任園副主任。
10月,免去上官建國園主任職務,免去高建忠園副主任職務。
10月,合并新園區建設辦公室、集資建房辦公室及老區東大門建設職責,成立基建科,負責新、老園區基礎建設。
△立項的科研項目共25項,項目經費435.7892萬元(其中追加到賬49.9342萬元)。
△我園科研人員獲得發明專利授權3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32篇,其中SCI收錄5篇;出版及參編專著3部。
△睡蓮新品種“天賜”榮獲國際睡蓮新品種競賽(2017 New Waterlily Competition)2017年最佳耐寒睡蓮新品種季軍和最受大眾喜愛獎兩項國際大獎,還被《現代園林》評為2017最具潛力新品種。
△祁云枝撰寫的《漫畫植物智慧》和《草木私語-植物世界那些事》出版。王亞玲參編《深圳植物志——第一卷》。
△祁云枝科普美文系列《植物智慧》、《枝言草語》、《植物哲學》榮獲陜西省科學院科學技術一等獎,《植物智慧:漫畫聰慧的植物》榮獲“陜西省2016年十種最佳圖書”。
△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到植物園新區考察,為植物園發展提出了寶貴的指導意見。
△西安市副市長方光華來植物園新園區調研,了解西安植物園新區建設情況。
△陜西省對外人民友好協會聯合西安植物園共同發起建設“友誼園”。邀請比利時安特衛普省省長、美國懷俄明州州長馬修·米德等國際友人在植物園種下友誼樹。
△國家環保部、科技部組織的國家環??破栈卦u審專家組到植物園新區進行現場考評。
△陜西省林業廳黨雙忍副廳長到植物園新區考察,實地了解我園在秦嶺珍稀瀕危植物保護方面的研究情況。
△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副主席胡艷參觀西安植物園新區并交流。
△“陜西省植物研究所-寶雞臥龍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基地”揭牌。
△我園職工歐陽小健當選西安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
2018年
1月,陸俊杰被陜西省公安廳評為2017年度全省單位內部保衛工作先進個人。
1月,我園保衛科榮獲分省院2017年度安全保衛工作先進集體。
3月,岳明任園主任(法定代表人)。
5月,修訂了《陜西省西安植物園 陜西省植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章程》。
6月,完成了學術委員會改選工作。主任委員由岳明擔任,韓桂軍任副主任委員,李思鋒、房麗君、祁云枝、李艷、王亞玲分別擔任委員。
6月,撤銷展覽溫室,原展覽溫室納入科研中心統一管理。
6月15日,陜西省花卉產業技術體系成立,啟動會在西安植物園舉行。我園成為陜西省花卉產業技術體系西安專家大院,原雅玲研究員被聘為體系首席科學家,李艷研究員被聘為體系秘書長及崗位專家,李淑娟副研究員和楊群力副研究員被聘為體系崗位專家。
7月,與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解決了我園職工子女就近在師大附小上學問題。
11月,成立黨委辦公室?;坪秃笄诜罩行暮喜楹笄诜罩行?。
△組建6個學術團隊,分別是: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團隊、恢復生態學團隊、特色農業與環境研究團隊、特色(觀賞)植物引種栽培及馴化選育研究團隊、木本植物育種及產業化推廣團隊、草本植物育種及開發應用團隊。
△科研項目立項32項,科研經費792.45萬元。
△申請發明專利10項,授權2項;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3個,其中玉蘭1個,紫果獼猴桃2個。4個睡蓮新品種獲得國際登錄,2個獲得省良種審定。
△祁云枝科普作品《植物智慧》、《枝言草語》、《植物哲學》獲得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漫畫植物的智慧:草木生存策略大觀》獲得2018年度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陜西省優秀科普作品。
△分別被授予2018年—2022年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和2018年—2022年陜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獲得2018年陜西省科技活動周先進單位,祁云枝、張宇軍獲得先進個人。
![]() |
園所介紹